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凤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凤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03-14 15:37:57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凤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凤县人民政府

                                                                                                     2022年2月11日


凤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绿色振兴、追赶超越”主题,紧扣“防风险、补短板、强优势、树品牌”总要求,突出项目为王,实施“凤凰计划”,奋力谱写凤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1%左右。   

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招商论成败”,聚焦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蓄积发展动能。

1.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壮大五大新兴工业产业集群,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重点加快实施医药健康品产业基地、年产3万吨动力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等项目;留凤关循环经济产业园尽快开工建设尾矿废渣综合回收利用以及仿古护栏生产等项目;新兴工业园深入推进碳酸钙系列产品深加工、绿色低碳塑料母粒生产加工等项目。确保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聚焦首位产业,重点抓好林麝产业融合、万亩“大红袍”花椒产业基地、食品加工园等28个农业项目,持续扩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构建“椒、麝、蜜、药、菌”等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进古凤州康养科技产业园、5A级县城建设等41个文旅项目,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年内1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6.87亿元以上。

2.抢抓机遇积极争取。紧盯中省政策投资方向,认真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带来的投资机遇,聚焦嘉陵江生态保护环境提升、秦岭生态避险类搬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区域修复工程等重大环保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持续跟进已上报的2022年49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41个专项债项目。确保全年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7亿元以上。

3.精准对接招强引优。围绕新材料、汽车内饰、尾矿综合利用、康养旅游等16个重点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和五个招商分局的链接作用,常态化开展“一对一”拜访活动,积极参加“丝博会”“进博会”等中省市重大节会活动,持续做好目标企业的洽谈对接工作,切实加强服务保障力度,促进意向项目尽快签约落地。积极采取以商招商、内引外联等形式,引导当地民营矿山企业转型发展。年内3个产业园各引进一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5个产业招商分局至少各引进一个5亿元以上项目,16个产业链专班至少各引进一个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全年落实到位资金不少于60亿元。

4.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能力攻坚行动,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次办结”等服务优化模式,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不断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落实减税降费纾困惠企政策,畅通企业投诉受理和快速响应渠道,打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确保年内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户以上、规上文化企业2户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户以上、限上商贸企业3户以上、有资质的房地产企业2户以上、小微企业200户以上,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00户以上。

(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振兴

全面启动“生态工业”倍增计划,以生态化、集群化为方向,抓项目、强企业、兴园区,促进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年内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5%以上。

1.加快传统工业转型。以创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为抓手,支持工矿企业加快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力争年内四方金矿列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金都矿业等4户企业列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大力推进12个采选技改、探矿增储项目。充分发挥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专班职能,建设有色金属尾矿科技研发中心,加大尾砂综合利用开发力度。全面推进铅锌选矿尾矿综合回收利用、铅硐山矿业废石胶结充填项目,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矿业发展模式。

2.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以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引领,提升园区产业聚集效应,确保年产3万吨动力电池负极专用铜箔4月底前建成试产,年产100万吨碳酸钙项目5月初竣工投产,鼎川织业二期项目6月底前达产达效。积极推进祥云农谷物流园、现代仓储物流综合服务基地、丰禾新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建设,努力将凤县打造成为新的区域性贸易物流中心。借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支持新型产业提升科创水平,协调指导鼎川织业申请省市科技创投基金、申报创建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建设市级汽车内饰材料研发中心(实验室)。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小的新兴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做大做强新兴工业产业集群。

3.强化要素保障能力。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凤县工业园区优化整合,大力实施新兴工业产业园基础设施、留凤关循环经济仓储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搭建好新型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平台。深入开展“三问三送”联企帮扶活动,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落实“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全面盘活存量用地,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方式,保障倍增企业项目用地需求。设立产业扶持引导基金,加大产业、科技、环保等领域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协调金融机构加大融资信贷力度,创新融资方式,面向倍增计划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产品。

(三)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扎实推进“旅游效益”倍增计划,按照“旅游+”思路,加快推进农旅、工旅、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提品质、增效益。确保2022年游客接待量突破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左右。

1.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构建“一核、两带、三极、多业态”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着力推进羌族文化旅游街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品质提升等文旅产业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和场景体验。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加快推进城市景观品位化、交通出行便捷化、产城融合一体化、旅游安全无忧化、卫生防疫常态化、综合管理精致化、游客体验满意化“七化”建设,打造“全季、全域、全业态”的旅游新模式。

2.打响红色文化品牌。认真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县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重点实施文博场馆提升、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二期项目。发挥凤县列入长征片区的优势,启动实施张家窑苏维埃政权旧址、红二方面军革命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加快建设凤县长征文化公园,国庆节前凤州民俗博物馆建成开放。以纪念“两当兵变”9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持续拓展红色场馆研学实践教育功能,传播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增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影响力,提升红色旅游资源市场化运营水平,将凤县建设成为西北红色旅游目的地。

3.提升康养旅游品质。加快建设凤州康养科技、岩湾秦岭山水等4个康养产业园区,夯实康养产业发展基础。以田园观光游、康体养生游为方向,重点抓好陈家湾农旅融合体验园、岭南福寿主题度假区等休闲康养项目。确保4月底前完成草店村、凤州村、岩湾村休闲民宿改造,岩湾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商业街年内建成投用。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和养生养老产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果品采摘、特色民宿、休闲垂钓、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庄园经济”,辐射带动沿线镇村康养产业协同发展,全力打造秦岭健康旅游目的地。

4.深度推进“三产”融合。高标准策划古凤州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节、红叶观赏节、羌历年庆典等网红节会。提升推广“十五观灯宴”“羌家迎宾宴”等网红菜品,精心研发一批彰显红色文化、羌俗文化元素的网红商品。加快实施华宇·星月湾休闲康养度假区、嘉陵绿谷温泉旅游等文旅休闲项目,着力引进知名酒店运营商,积极推进星级酒店及品牌酒店建设,全力打造一批网红酒店。策划包装一批与太白、汉中、陇南等毗邻地区合作的旅游产品,成立西安—九寨沟自驾游黄金带旅游联盟,深化与周边城市经济圈的协同发展。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以“特色农业”倍增计划为抓手,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改善农村面貌,增强发展活力,着力打造新农村、新生活。全县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速达到9%以上。

1.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持续落实“1+N”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扩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推动花椒、林麝、中蜂、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年内新建、提升农业产业示范园10个,充分发挥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全年中蜂饲养量达到9万箱,争创“中华蜜蜂之乡”荣誉;苹果产量达到5.1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8.1万吨;花椒年产量达到4082吨;林麝存栏2.5万头;中药材留存4.62万亩;食用菌年产量达到7500吨。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不低于2.74万吨。加快品牌建设工程,积极推广应用“七彩凤县”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扩大“两品一标”认定覆盖面。深入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启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335”工作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日常监测,采取分类综合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点,守好防返贫底线。继续做好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做好扶贫资产规范管理提升工作。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社区工厂、产业基地,确保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的村超过30个。扎实开展就业扩容、创业带动、培训提质促增收“三项措施”,夯实群众持续增收基础。

3.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城郊融合、特色发展、聚集提升三类村庄分类,突出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配套完善农村道路安防设施。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战役”成效,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农村厕所改建任务,建成白石铺村、下坝村等4个村级庭院式污水处理设施,永生村、岩湾村、榆林铺村3个村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新建凤州镇、河口镇、黄牛铺镇、平木镇4个镇级垃圾热解处理站。

(五)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抓好生态治理,守好生态红线,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格局。

1.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全面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深化秦岭“五乱”问题整治,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划定并管控好三条控制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持续开展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严格落实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管控。全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国土绿化等生态建设项目,全年完成5万亩造林任务,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

2.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拓展“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防治,常态长效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措施,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走在省市前列。严格落实“水十条”任务,深入开展“最美家乡河”创建,强化工业企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治理措施,大力实施嘉陵江及汉江支流防洪治理工程、县城水生态治理与保护提升项目,稳定保持地表水达到Ⅱ类标准。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引导垃圾分类处置。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提升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3.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巩固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实践“两山银行”试点,整合生态资源优势,拓展“两山”转化路径,逐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严格落实国家产业准入目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开展碳排放源清查行动,全面掌握碳排放底数。加快推进传统工业低碳工艺改革。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年内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不低于3.1%。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节水型社会等创建活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惠民生、办实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开展稳就业保居民就业行动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年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持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实施双石铺中学迁建项目。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做好“双减”工作,加快名师名校建设步伐,年内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年内全面完成县医院医技综合楼项目,启动实施县疾控中心迁建项目,配套完善县镇两级医疗设备,持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保障体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创新社会救助服务管理方式,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络。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留坝至凤县管道天然气项目,加快实施酒奠梁隧道和柴关岭隧道引线工程、红唐双公路改造提升等重点交通项目,启动实施凤州至凤县快速干道工程。对全县112条水毁道路进行修复。加快实施14个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城市停车系统建设、秦岭生态避灾移民搬迁等民生工程。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交付使用,扎实推进县城供水工程。3月底前凤县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建成投用。

3.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全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筑牢群众健康防线。建立健全市场监管安全治理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乡村德治秩序。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矿山、尾矿库、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巩固扫黑除恶成果,深化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36”机制,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陕西省凤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凤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陕ICP备05015211号 陕公网安备 61033002000113号 网站标识码:6103300005

地址:陕西省凤县双石铺镇 邮编:721700 电话:0917-4810632 传真:0917-4810632 E-mail:sxfxpb@163.com

凤县统计违纪违法举报电话 0917-4762707

凤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