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凤县黄牛铺镇石窑铺村张民权家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热议的“明星”。一份低价彩礼、一场简朴温馨的家宴婚礼,在村里树起了一面文明新风的旗帜,焕发着新时代的气息。
务工结缘,“破旧俗”来结共识
张超和妻子胡婕的缘分,始于异乡打工时的相知相守。日常的点滴相处,早已让两颗心紧紧相依。可当爱情走到谈婚论嫁这一步时,那道关于“彩礼”的坎儿,还是不可避免地横在了面前。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也打鼓”张超回忆,“怕彩礼太高,给家里添负担,更怕伤了感情。”出乎意料的是,胡婕先开了口,话语朴实却字字千斤:“咱俩过日子,靠的是互相扶持的心,不是彩礼堆出来的面子。” 这句话,像一缕清风,吹散了张超的顾虑,也成了小两口向陈规旧俗“宣战”的起点。
两代交心,“低彩礼”赢父母心
最难的一关,是怎么跟胡婕的父母开口。胡婕没有回避,反倒攥紧张超的手,带着满满的真诚和担当,坐在了长辈面前,提出了“低彩礼+简办婚礼”的方案。
“爸,妈”胡婕看着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言语恳切,“您俩这辈子为我操劳够了,我心里都记着。张超这孩子,您也看在眼里,实在,对我上心,更把您俩当亲长辈敬着。咱就别把他当外人,往后啊,他就是您的儿子,有啥事他肯定往前冲。”
她顿了顿,又握住母亲的手,“张超家情况您也知道,叔叔阿姨在地里刨了一辈子,一分一分攒钱不容易。彩礼这事儿,意思到了就行,别太为难他们。过日子是两个人的事,感情基础比彩礼数字更重要,我们年轻一辈不想让上一辈为了面子背负经济压力,咱们图的不是那笔钱,是张超这个人,是往后一家人能拧成一股绳,让您二老安安稳稳享清福。咱与其把钱花在攀比上,不如留着以后全家改善生活,没必要在婚俗形式上跟风。”
一旁的张超赶忙站起身来真诚地说:“叔姨,小婕的心思,也是我的心思。您俩要是不嫌弃,就把我当亲儿子看。我和小婕年轻,有的是力气,不怕吃苦,只要我们俩踏实肯干,日子肯定能过好。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能成这个家,能喊您俩一声‘爸、妈’,能陪着您俩把日子过顺了,比啥都强。”
让张超感动的是,胡婕的父母早就有了同样的想法。二老看着眼前懂事的孩子们,眼眶微热,感慨万千:“孩子长大了,知道心疼爹妈,更懂得婚姻的真谛是两个人相扶相持,不是钱多钱少啊!”
家宴飘香,婚礼简朴情更浓
最终,两家人心意相通:彩礼,心意到了就行,控制在4万以内;婚礼,就在自家小院办,热热闹闹、实实在在!
没有豪华车队招摇过市,没有星级酒店觥筹交错。那一天,张家的院子成了最温暖的礼堂。亲友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的是自家烹制的拿手家常菜,空气里弥漫的是饭菜香和浓浓的人情味。省去了那些“面子工程”的非必要开销,婚礼反而因为亲友们发自肺腑的祝福,以及新人对未来笃定的眼神,显得格外温暖、踏实,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
新风荡漾,“榜样”力量润乡邻
这场“轻装上阵”的婚礼,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黄牛铺镇激起了层层涟漪。张超小两口的做法,迅速成为四里八乡津津乐道的“新鲜事”,更成了大家反思婚嫁习俗的“活教材”。“以前总觉得彩礼少了,脸上挂不住,怕人说闲话。”村里一位大叔感慨,“可看了张超家的喜事才明白过来,真心实意比啥排场都体面,小两口和和美美比啥都强!”
张超的母亲罗菊花阿姨,起初心里也犯嘀咕,怕简朴了被人笑话。但如今,看着邻里乡亲们投来赞许和羡慕的目光,听着大家议论“低彩礼也能办得这么有里有面儿”,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脸上笑开了花:“现在大家都夸,说我们带了个好头,这心里啊,比吃了蜜还甜!”
更让张超夫妇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经验”成了香饽饽。常有准备结婚的年轻人或忧心忡忡的父母悄悄来问:“你们是咋说服两边老人的?”夫妻俩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心得:“石窑铺村上的红白理事会早早就来宣传过,要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所以关键呀是把道理讲透——天下父母心,最盼的是儿女轻松幸福。别让‘彩礼’成了小家庭的‘枷锁’,也别让老父母背上沉重的负担。心平气和地沟通,体谅对方的难处,都是为了孩子好,哪有说不通的理?”
张超夫妇用行动证明:“低彩礼”实践,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选择,更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代际之间的理解与共情,照见了乡村文明的进步与蜕变,更照见了“爱情至上、婚姻从简”的时代正能量。当更多家庭以实际行动破除陈规、践行新风,幸福的婚姻,终将挣脱“彩礼枷锁”,让婚姻回归那最纯粹、最动人的模样——两心相印,白首不离。
(撰稿:王小静 审核:卢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