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镇始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精神,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抓科技示范带动,抓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镇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我镇将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抓手,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制定详实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凝聚全镇之力,扎实开展农业农村工作。建立镇主要领导负总责,联村领导、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镇领导多次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要求各村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立足特色优势,做强主导产业
按照红花铺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整镇推进”实施方案推进工作,全镇投放香菇菌袋20.6万袋;新修建林麝圈舍110余间,新增林麝存栏113头;恢复五味子产业园60余亩;新发展艾草种植基地30亩,岭南福艾加农业有限公司投产使用;提升永生村旅游标准。全面清查受灾耕地312亩,发放有机肥料8380袋。白家店村食用菌产业基地智慧大棚和红花铺村集体经济菌种生产车间,完成生产技术升级,步入规范化运营轨道。推动林麝良种繁育场及林麝小镇与宝鸡精正动物诊疗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有效解决林麝疫病防治难题。
三、加大合作力度,发挥带动作用
以中蜂养殖产业园为依托,按照“合作社+各村集体经济+养殖户”发展模式,由凤县长丰养蜂专业合作社分社牵头,联合凤县秦岭凤蜜园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宝鸡岭南密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镇域内中蜂养殖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成立了红花铺镇中蜂产业联盟,持续开展技术指导,依托“山窝窝蜂业”“西部优质蜂蜜”微信公众号和山东御蜂堂蜂业等企业,组织成立的蜂蜜销售电商团队在全镇开展电商带货,帮助蜂农销售蜂蜜。
四、开展平台管理,加强资产监管
指导各村更新三资管理台账,强化“陕农经”平台应用。组织村支书、村报账员参加“陕农经”平台学习培训,邀请信合技术人员逐村指导信息监管服务平台“银农直联”模块的资金支出管理。制定《红花铺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陕农经平台”银农直联模块支出规范实施意见》,明确分级审核权限标准,确保资产管理合法合规。
五、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
依托形成永生村乡村旅游强带动、红花铺村“三措并举”谋发展、草凉驿村“四轮驱动”促增收、白家店村“三个百”工程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动永生村蜂蜜加工厂生产线修复项目、红花铺村林麝养殖项目落地建设,草凉驿村蔬菜大棚、红花铺村菌棒加工厂全面投产,长桥驿栈旅居康养基地正式运营,吸引游客5000余人次,进一步扩充以乡村旅游为主,特色种植养殖为辅的产业版图。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70万元。
六、宣传禁渔政策,加强水域巡查
充分发挥4名护鱼员作用,积极履行岗位职责,每天沿河道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及时将巡查照片反馈至微信群,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确保禁捕工作不反弹。对发现的河道钓鱼事件,工作人员立即对钓鱼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宣传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及意义,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七、加大培训力度,带动群众致富
突出抓好个体种养殖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通过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引进优良品种、开展新技术培训、品牌化经营、动员产业大户参加创业致富培训等方式,鼓励更多致富能人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带动全镇农户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效益。今年以来,我镇组织开展了花椒种植培训1次,覆盖农户50余人,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1次,培训人数8人,开展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训1次,培训人数4人,为群众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下一步,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我镇将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本着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特色,加快推进各村产业发展,扩大食用菌、林麝等品牌农业发展规模,使其由特色产业转化为优势产业,逐步建立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产业体系,确保农民增收。二是大力引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红花铺镇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落地落实,对多种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价值。三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与县级部门沟通,加大对食用菌、林麝、中蜂、花椒、苹果等重点农业工作的技术培训,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撰稿:周志娟 审核: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