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各镇动态

坪坎镇:从倒贴金村清淤看网格志愿队伍在基层治理中的“硬核”担当

发布日期: 2025-07-09 08:07 信息来源: 坪坎镇

“排水沟的淤泥得掏干净,不然下雨又要积水!”“这块落石挡视线,咱们合力挪走!”近日,坪坎镇倒贴金村的26名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用3小时清理完3公里路段的淤泥、落石和杂草。这场雨后清淤行动,看似是一次常规的“路面保洁”,实则是坪坎镇网格志愿队伍深耕基层治理的缩影——他们以“小网格”为支点,在民生服务、矛盾化解、隐患排查中挑起“大担当”,成为基层治理中最活跃的“神经末梢”。

一、清淤现场见真章:基层治理中的“响应速度”。 雨停即动,是网格队伍的“本能反应”。持续降雨让倒贴金村部分路段成了“泥潭”,排水沟被枯枝堵死,弯道处的落石更是给出行村民造成了隐患。党员志愿者、村组干部、热心村民自发组成清淤队立即行动。现场没有“旁观者”:党员扛着砍刀清理边坡杂草,网格员用铁锨将淤泥铲到路边,老年志愿者手持扫帚清扫路面碎石……村民王大爷看着重新露出水泥地的路面,笑着说:“网格员就像‘及时雨’,啥时候需要,啥时候就到,你们就是大家‘家门口的守护者’”。

二、日常工作显担当:基层治理中的“全时在线”。清淤只是“冰山一角”,在坪坎镇,网格志愿队伍的作用早已渗透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一是民生服务的“代办员”。平日里,网格员们穿梭于田间地头,独居老人的养老金认证、残疾人的补贴申请、农户的产业保险办理、医疗保险办理、电费的代办收缴……网格员们拿着“民情日记本”,把村民的“小事”当成“大事”跑,“有事找网格”已成村民共识。这支由党员、村民组成的队伍,用200余次上门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让村民“少跑腿、好办事”。二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志愿者们既是“矛盾调解员”,也是“隐患排查员”。在银母寺村,网格员刘恩强从村民闲聊中发现邻里因排水问题发生纠纷,得知事情后及时向村支书汇报,连夜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汛期时,他们每日巡查河道边坡,用“铁脚板”走出平安防线。三是隐患排查的“巡逻员”。汛期巡查河道、防火期盯紧山林、农忙时提醒农机安全……网格志愿者们分片包区,每天走村入户排查隐患。正如此次倒贴金村的清淤,正是他们日常“巡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常态,把风险隐患的防范关口前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和美村庄的“保洁员”。每月网格队伍都会带着扫帚、夹子走进巷道,清理卫生死角、劝导乱堆乱放现象。如今,坪坎镇随处可见绿植景观,群众对垃圾分类知晓率明显提升,“志愿红”与“生态绿”相映成景,勾勒出和美乡村新画卷。

三、平凡力量聚合力:基层治理中的“根脉支撑”。“基层治理就像种庄稼,得有人天天在地里‘薅草施肥’。”倒贴金村党支部书记的比喻道出了网格队伍的价值。这支由党员、镇村干部、村民组成的队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治理的“毛细血管”在乡村延伸:在环境整治中,他们带头清理乱堆乱放;在政策宣传时,他们用方言土语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就像倒贴金村那3公里被清理干净的道路,他们用双手一点点“扫”出了乡村的整洁,“调”出了邻里的和睦,“办”出了群众的舒心。从清淤现场的快速响应,到日常工作中的时刻在线,这些活跃在基层的平凡力量,正以点滴行动汇聚成治理合力。他们扎根群众之中,与百姓心贴心、实打实,成为基层治理最坚实的根脉支撑。

如今,走在坪坎镇的村道上,排水沟通畅、邻里间和睦、办事不跑腿已成为常态。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网格志愿队伍用“铁脚板”丈量民生,用“热心肠”服务群众,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书写着“平凡即伟大”的担当故事。

(撰稿:苟瑞轩  审核:李水仙)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