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腹地层峦叠嶂间,蜿蜒山道串联起坪坎镇的座座村落。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图景徐徐铺展:从文明理念的萌芽破土,到全域实践的繁花似锦;从直面困局的破冰突围,到创新发展的精彩蝶变,坪坎镇以文明为底色、以实践为笔触,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破局:移风易俗树新风
初启文明实践征程时,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成为横亘在前的难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导致部分家庭债台高筑,村民对文明实践活动存在“花架子”的误解。面对困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攻坚专班”,挨家挨户走访调研,用“因婚致贫”“因丧返贫”的真实案例叩开群众心门。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并创新开展“村规民约我来答”知识竞赛、“古槐树下话新风”理论宣讲、“文明新风进万家”文艺表演等特色活动。如今,简约文明的婚丧新风已深入人心,村民们感慨:“不攀比、不铺张,日子反而越过越敞亮!”
创新:特色项目育新人
聚焦培育新型农民,坪坎镇精心打造“520理响坪坎”志愿服务品牌。围绕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典型评选等六大核心内容,构建起立体化、精细化的文明实践体系。通过“农民学习会”“田间课堂”等精准滴灌模式,曾经对政策一知半解的农户,如今能熟练说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以往靠天吃饭的庄稼汉,在培训后成了种植养殖大户。“520理响坪坎”项目实施以来,全镇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0余场,培育种植养殖大户50余户,带动人均增收超2000元。文明实践不仅提升了农民素质,更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关键抓手。
聚力:灾难面前显担当
在去年“7·16”特大暴雨洪灾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了抗洪救灾的重要阵地。由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服务队24小时轮班巡查河道,蹚着齐腰洪水抢修饮水管道;“物资运送队”翻山越岭为受灾群众送去生活必需品;洪水退去后,清淤消杀、房屋修缮等重建工作在志愿者的配合下紧锣密鼓展开。一位参与救灾的志愿者说:“关键时刻站出来,就是对文明实践最好的诠释。”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不仅检验了文明实践的凝聚力,更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坪坎镇深入人心。
深耕:传播文明再出发
如今的坪坎镇,文化广场歌舞飞扬,农家书屋书香四溢,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街头巷尾,为群众排忧解难。新时代文明实践已融入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面向未来,坪坎镇将继续深耕文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形式和内容。一方面,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另一方面,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扩大文明实践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文明实践没有休止符,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坪坎镇将以文明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秦岭腹地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光芒照亮坪坎镇发展的每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撰稿:杨敏敏 审核: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