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村上4个烤烟大棚总共育苗86.4万株,预计种植规模突破600亩,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汪显明望着整齐划一的地垄、人头攒动的场景满怀信心地说道。
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双轮驱动促增收。孔家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土地集中规划为连片烟田,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让村民既可以获得稳定租金,还能在烤烟生产管理期间就近参与务工,实现“一地双收”。正忙着覆土的村民算起了经济账:“今年我家流转了6亩地,在烟地以及分拣中心干活50天左右,土地租金加务工收入能多挣2万多呢”。
技术下乡+精准指导,提质增效有保障。为破解种植技术瓶颈,村“两委”主动对接县烟草局组建技术帮扶队,从株距行距把控到移栽深度规范,一对一示范、手把手教学。“以前种烟全凭经验,种出来的烟叶品相不稳定、卖价波动大。现在专家教我们科学控苗、精准施肥、全程管护,烟苗成活率都比之前高多了。”烤烟种植大户付强看着自家规范移栽的烟田,脸上满是笑容。
规模种植+科学管护相结合,产业振兴后劲足。通过“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孔家庄村烤烟种植面积从最初的亩扩增至600余亩,配套建成了标准化育苗大棚4座、购买了烤烟炉18个、年带动群众务工就业600人次、人均增收1.5万元。从整地育苗到烟苗移栽、从田间管理到采收烘烤、从分级扎把到加工出售,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不仅有效规避了风险,更带领群众走上了一条行稳致远的“产业致富路”。
(撰稿:张莹 审核:胡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