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各镇动态

奋进留凤关 涅槃正当时——记留凤关镇2023年目标责任考核优秀之不易

发布日期: 2024-06-19 08:48 信息来源: 凤县留凤关镇

十三年,对“年轻”的留凤关镇而言是异常艰辛的。从前辈们口中了解,2011年凤县南片共有三个乡镇:南星镇(2001年由南星乡和瓦房坝乡合并)、三岔镇、温江寺乡。2011年合并后,成为宝鸡市镇域面积第二大镇,并再次正式命名为留凤关镇(1997年首次因地处留坝县和凤县交界,取名留凤关镇)。自此,夺取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优秀便成了留凤关镇721平方公里土地上,1.3万余名群众和镇村干部不懈奋斗的目标。

 

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大会郑重通报表彰决定,其中留凤关镇以乡镇第一的成绩取得了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这份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结着历届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和现届镇党委、政府班子带领全镇上下的接续奋斗……当“优秀单位”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尘埃落定,很多为之努力拼搏的镇村干部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尤其是见证这个年轻的乡镇从合并走到优秀的干部们(笔者也算其中之一吧)甚至有喜极而泣之感……

 

俯身躬耕十三载,留凤关在建章立制中逐步走向繁荣。听前辈们讲,三镇合一之初,机关、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乡村治理、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乡情、村情、社保、计生等各类信息统统整合一起,工作任务艰巨、业务数据庞杂、加上因合镇初期各项事务未理顺造成办事不便导致群众的牢骚抱怨,压在镇党委、政府肩上的各项事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财力条分缕析地予以解决。但这些并没有难倒信念坚定的留凤关镇干部,在无数个“白+黑”和“5+2”中,一条条制度逐步完善、一项项任务落地落实,一次次解释得到认可……如今,留凤关镇在机关管理上形成了15项常态化制度保运转,在服务群众上构建了网格化直接服务群众制度体系保服务,在农村“三资”管理上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办法保发展……在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下,各项事业也蒸蒸日上。

 

绿色转型抓建设,留凤关镇在加压奋进中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听前辈们讲,留凤关镇是矿产资源大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全镇起初有大小工矿企业50多家,铅锌储量和开采加工占到全县半壁江山。2017年《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后,1500米以上矿山企业全部关停,工矿企业数量锐减,经济发展到达瓶颈,但这并不能阻挡留凤关镇绿色转型发展。从绿色矿山建设伊始,留凤关镇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5家矿山企业工艺技改,围绕绿色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引进交接填充和新型建材生产等项目,投资1.42亿元的标准化厂房已投用,投资2.72亿元的循环经济孵化产业园即将完工,建成的4万余平方米厂房基本具备了可容纳多家大型企业的能力,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基础招引的1.32亿元的年产万吨电极材料系列产品和1.2亿元的矿山弃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已投产,庙沟尾矿库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建设即将并网发电,矿厂废石回收再生利用项目也正在场地布设……一系列项目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面对各种外部因素,留凤关镇抢抓机遇,在不利之中找有益,绿色转型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轨道。

 

举镇一致促振兴,留凤关镇在共同努力下实现村强镇美。林麝和花椒是留凤关镇具有地域特点的产业,怎么将这两个特色产业变成群众的钱袋子?历届镇党委、政府不断挖掘其中的发展潜能,形成了一椒一麝主导,食用菌、魔芋、烤烟等多点开花的产业布局。留凤关镇围绕林麝产业创新实施“四方联建合养”“共享麝区”等“三联共建”路径带动群众增收,2023年底全镇林麝存栏超1.3万头;围绕花椒产业创新合作社托管和群众代管等模式规范椒园管理,全镇花椒留存6500余亩。依托“三联共建”基础,留凤关镇还探索出“资产经营型”“股份合作型”“资源开发型”“乡村服务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23年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75万元、收益631万元,带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7000元以上。

 

村强了民富了,环境也应该是美的。笔者刚到留凤关时,镇区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旺峪河畔也只有防洪堤坝,没有护栏、没有跑道,也没有道旁的景观小品,2020年留凤关镇实施市级重点镇项目建设,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临着旺峪河畔修建了3.3公里的标准化跑道,在道旁栽种了成片的芝樱花、紫鸢花和高杆月季,并见缝插针地栽植了樱花、紫玉兰、木槿、石竹等花木,步道上春有百花、夏有香、秋有雏菊、冬有梅,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在镇区实施门头改造、景观绿化、弱电下地和雨水管网改造提升等工程,全面改善镇区环境面貌,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标准化的休闲场地、便利的生活条件,为大家惬意享受农闲时光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注重实践转作风,留凤关镇在大战大考中锻造出了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干部队伍。疫情防控、防汛防滑、护林防火等大战大考任务的推进落实,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作保障。留凤关镇始终把干部能力提升作为重中之重,矢志不渝推进作风转变,推动干部素质好起来、项目建设跑起来、经济发展快起来,群众满意度提起来。制定《“骏马奖”“蜗牛奖”评定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骏马”激励态度端正、业绩突出的干部,“蜗牛”鞭策业务不精、工作不认真的干部,激发干部干事激情,已评选“骏马”175人次,“蜗牛”106人次。制定《年轻干部“雏雁养成”工程实施方案》,精准帮扶110名镇机关干部和村后备力量,在动态化管理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常态化实施周一例会清单69期压责任,通过清单督促干部提升工作效能,实现“当周任务当周毕”。通过实施“星火工程”,建立留凤人才驿站,动态管理168名农村实用人才、后备干部人才。同时,还强化干部日常管理,高度重视平时考核,每季度全面掌握干部平时动态,把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豁得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激励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在一系列制度保障下,留凤关镇锻造出了一支在疫情防控、防汛防滑、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上拿得出手、冲得出来、战之能胜的基层乡镇干部队伍。

 

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留凤关镇正是坚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一届又一届镇党委、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镇上下勠力同心的顽强拼搏下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这距离全镇百姓的期待和乡村全面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视成绩接续奋斗”在留凤关镇镇长在干部大会上如是讲。留凤关镇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坚守好这份成绩更加不易,在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为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期盼,兄弟乡镇你拼我赶的势头更加激烈,因此留凤关镇仍要勇挑重担、埋头苦干,坚持不懈、一往无前,用一滴滴汗水去浇灌群众的幸福生活。

 撰稿:邹佳儒  审核: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