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朵金色的万寿菊在微风中竞相吐艳,一株株挺拔的紫锥菊在绿丛中亭亭玉立,夏季的田间地头一片片花海构成了平木镇西山村最美的风景。自2019年西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发展花卉产业以来,经过探索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种进一步丰富。花卉特色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的最佳选择。2023年,西山村共培育孔雀草、四季海棠、羽衣甘蓝、三色堇等市政花卉20余万盆,发展药用万寿菊、紫锥菊120余亩,增加村集体收入40余万元,带动就业岗位30余个,务工农户年收入增长2000元以上。中省市多家媒体对西山村花卉产业进行了专题报道,进一步擦亮了“西山花卉”品牌,西山村也以花为“媒”结出了累累硕果。
发挥特色优势,扩大产业规模
2023年,西山村牢牢抓住花卉产业凤县“独一家”的优势,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作为,争取到扶持资金48万元,新建市政花卉温室大棚5座,进一步扩大了市政花卉培育规模,增加了花卉培育种类和批次。同时,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与西安、杨凌等地药厂签订供销协议,流转农户闲置土地140亩,动员吸纳群众参与,栽植药用花卉紫锥菊、万寿菊120余亩,炎炎夏日,百亩花海吸引了游客,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强化技术指导,提升花卉品质
为进一步提升花卉品质、降低花卉培育成本,村“两委”与西山“花匠”前往西安、杨凌、宝鸡、汉中等地学习花卉培育技术4次,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专家教授到村技术指导3次,实现了从购置幼苗移栽到自主点种培育的历史性跨越,成功掌握了孔雀草、三色堇等10余种市政花卉培育技术。经过技术改良,夏季花卉四季海棠花期由3个月延长至5个月,赢得了各地客商的一致好评。同时,聘请1名专家教授长期担任市政花卉培育指导老师,将4亩紫锥菊交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药用花卉培育实验,对花卉病虫害防治、水肥利用、采收管理等技术进行跟踪指导,有效降低了药用花卉培育成本,提高了花卉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转变营销思维,拓展销售市场
西山村瞄准电商平台销售渠道,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制作“西山花卉”宣传画册、名片,创建“美丽西山”抖音账号、视频号,对花卉育苗、管理、出售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展示,通过新媒体推介,增加花卉销售6万余盆,西山花卉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在扩大凤县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外出推介,参加市县各类展销活动4次,常态化“走出去”拜访兄弟县区住建部门和外地企业,对接市政花卉销售,形成线上线下销售全面发力的格局,成功打开县外花卉销售市场,“西山花卉”走出凤县,销售至甘肃省陇南市、宝鸡市及太白县等地,“新媒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丰富花卉种类,探索转型发展
在发展传统市政花卉、药用花卉的基础上,西山村不断探索鲜切花卉和景观花卉市场,延长花卉产业链。2023年7月初,试种切花向日葵2000余株,教师节前全部采收,经过联系对接售卖至宝鸡及凤县花店,因其花束植株挺立、花型好而得到各级客户一致好评。同时,积极探索景观花卉租赁,与县政府办签订《绿植服务租赁协议》,提供景观花卉租赁服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00余元。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药用花卉紫锥菊“含金量”,积极与外地客商对接联系,探索药用花卉紫锥菊花种销售,向宝鸡某花卉经销商销售紫锥菊花种180余斤,为村集体增收4500元。
下一步,西山村将以“小花卉、大产业”为目标,通过村企联建、错茬培育、优化结构、提升品质等方式做强产业,擦亮“西山花卉”品牌,用鲜花铺就致富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撰稿:温平章 审核: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