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各镇动态

凤州镇:“以工代赈”促就业,激活振兴“源动力”

发布日期: 2023-08-11 08:10 信息来源: 凤州镇

今年以来,凤州镇抢抓以工代赈政策机遇,拓展人民群众就业增收渠道,以“项目实施为民、项目建设惠民”为导向,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双增”目标的实现。

“稳保就业”,推动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为创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契机,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实施了杨家山新优苹果示范园(二期)项目、花椒产业园产业道路硬化项目、磨湾二组道路硬化项目、邓家台新优苹果提质改造项目和马鞍山精品旅游民宿项目、凤州村新优品种苹果苗木基地繁育二期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项目6个。覆盖白石铺村、凤州村、磨湾村、邓家台村和马鞍山5个行政村,惠及务工人员77余人,发放劳务报酬47.26万元,带动11户脱贫群众增收6万余元。通过以劳换酬的方式,让本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帮助低收入群众拓宽就业渠道。

“以工代训”,创新带农助农方式方法。优先选择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机械化程度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吸纳本地村民参与项目建设。鼓励施工队伍利用小型机械等设备,采取“培训 + 上岗”的方式,对参与务工的村民开展以工代训、短期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帮助务工村民掌握操作技能,让群众参与一个项目,掌握一门技能,延伸群众就业渠道的宽度和广度。

“补齐短板”,增强乡村发展后劲。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硬化产业道路三条2529.7米,通过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一条路造福一方群众,实现了道路围绕产业布局,产业围绕道路发展的目标。补齐集体收入短板。制定《关于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探索出“村集体+公司”的合作建设模式和“村集体+村民”的全程自建模式,鼓励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统筹,召集当地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组建施工队伍,承接承建已纳入经批准的农村公路和村内巷路、绿化美化、产业发展、土地整治、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政府投资项目,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和联建共建稳定提高村集体收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围绕新优苹果产业提质换代和老园改造,按照“高山建园、多品种布局”发展思路,推广技术新、品种优、模式好的新优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80亩,持续优化果树品种结构,缩短挂果周期,提升经济效益,推动凤州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不断升级。

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夯实了凤州镇的产业发展基础,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后劲,有效激发了村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激活振兴“源动力”。

(撰稿:张睿健  审核:徐飞)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