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 > 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国家统计局2024年2月29日

发布日期: 2024-04-16 17:11 信息来源: 凤县人民政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6%。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向下拉动国内生产总值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国民总收入[3]125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员劳动生产率[4]161615/人,比上年提高5.7%

年末全国人口[5]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率为-1.48‰。

 

1 202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人口

140967

100.0

  其中:城镇

93267

66.2

     乡村

47700

33.8

  其中:男性

72032

51.1

     女性

68935

48.9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6]

24789

17.6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86481

61.3

     60周岁及以上

29697

21.1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21676

15.4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63.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244万人,比上年多增38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全国农民工[8]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增长2.7%;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下降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9]下降2.3%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20个,持平的为2个,下降的为48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1个,下降的为69个。

 

 

2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全国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0.2

0.3

0.1

  其中:食品烟酒

0.3

0.4

0.1

     衣着

1.0

1.1

0.6

     居住[10]

0.0

0.0

0.0

     生活用品及服务

0.1

0.1

-0.1

     交通通信

-2.3

-2.3

-2.4

     教育文化娱乐

2.0

2.1

1.5

     医疗保健

1.1

1.1

1.3

     其他用品及服务

3.2

3.4

2.5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238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03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7.0467元人民币,比上年贬值4.5%

 

新动能成长壮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11]中,装备制造业[12]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6%;高技术制造业[13]增加值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比上年增长30.3%;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5.4亿千瓦,增长54.0%;服务机器人产量783.3万套,增长23.3%3D打印设备产量278.9万台,增长36.2%。规模以上服务业[14]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15]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7%。高技术产业投资[16]比上年增长10.3%,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17]增长3.8%。电子商务交易额[18]468273亿元,比上年增长9.4%。网上零售额[19]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新设经营主体3273万户,日均新设企业2.7万户。

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步伐稳健。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20],全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65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4%;中部地区生产总值269898亿元,增长4.9%;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69325亿元,增长5.5%;东北地区生产总值59624亿元,增长4.8%。全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1044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584274亿元,增长5.5%;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305045亿元,增长5.7%。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

 

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全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21]与上年持平。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319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在监测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59.9%,未达标的城市占40.1%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4%Ⅳ类断面比例为8.4%Ⅴ类断面比例为1.5%,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89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4万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895万公顷,减少50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363万公顷,增加11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422万公顷,增加115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047万公顷,增加23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79万公顷,减少21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2万公顷,增加78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42万公顷,减少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增产1.3%。其中,夏粮产量14615万吨,减产0.8%;早稻产量2834万吨,增产0.8%;秋粮产量52092万吨,增产1.9%。谷物产量64143万吨,比上年增产1.3%。其中,稻谷产量20660万吨,减产0.9%;小麦产量13659万吨,减产0.8%;玉米产量28884万吨,增产4.2%。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产2.8%

 

全年棉花产量562万吨,比上年减产6.1%。油料产量3864万吨,增产5.7%。糖料产量11504万吨,增产2.4%。茶叶产量355万吨,增产6.1%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年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4.1%;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比上年增长3.8%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100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养殖产量5812万吨,增长4.4%;捕捞产量1288万吨,下降1.0%

全年木材产量1194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

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574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4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9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私营企业增长3.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3%,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2%,纺织业下降0.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汽车制造业增长13.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

 

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22]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2234.2

-2.2

亿米

294.9

-4.8

化学纤维

万吨

7127.0

10.3

成品糖

万吨

1270.6

-13.2

卷烟

亿支

24427.5

0.4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9339.6

-1.3

家用电冰箱

万台

9632.3

14.5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24487.0

13.5

粗钢

万吨

101908.1

0.0

钢材[23]

万吨

136268.2

5.2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7469.8

7.1

  其中:精炼铜(电解铜)

万吨

1298.8

13.5

     原铝(电解铝)

万吨

4159.4

3.7

水泥

亿吨

20.2

-0.7

硫酸(折100%)

万吨

9580.0

3.4

烧碱(折100%)

万吨

4101.4

3.5

乙烯

万吨

3189.9

6.0

化肥(折100%)

万吨

5713.6

5.0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

万千瓦

23442.7

28.5

汽车

万辆

3011.3

9.3

  其中:新能源汽车

万辆

944.3

30.3

大中型拖拉机

万台

38.0

-7.2

集成电路

亿块

3514.4

6.9

程控交换机

万线

507.0

-42.6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156642.2

6.9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33056.9

-17.4

工业机器人

万套

43.0

-2.2

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

万平方米

159264.8

58.6

充电桩

万个

287.8

36.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6858亿元,比上年下降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2623亿元,比上年下降3.4%;股份制企业56773亿元,下降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975亿元,下降6.7%;私营企业23438亿元,增长2.0%。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12392亿元,比上年下降19.7%;制造业57644亿元,下降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822亿元,增长5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76元,比上年增加0.0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76%,下降0.20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24]75.1%

初步核算,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8.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2%

 

4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亿吨

47.1

3.4

原油

万吨

20902.6

2.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2324.3

5.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94564.4

6.9

  其中:火电[25]

亿千瓦时

62657.4

6.4

     水电

亿千瓦时

12858.5

-4.9

     核电

亿千瓦时

4347.2

4.1

     风电

亿千瓦时

8858.7

16.2

     太阳能发电

亿千瓦时

5841.5

36.7

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9196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3.9%。其中[26],火电装机容量139032万千瓦,增长4.1%;水电装机容量42154万千瓦,增长1.8%;核电装机容量5691万千瓦,增长2.4%;并网风电装机容量44134万千瓦,增长20.7%;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60949万千瓦,增长55.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56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8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0.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4019亿元,增长4.3%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