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凤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
按照《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规定,凤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7项),已通过公示,现予以公布。请各镇、各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保护责任,认真做好我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及合理开发利用工作,确保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附件:凤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凤县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8日
附件
凤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7项)
一、传统技艺(6项)
1.凤县手工豆腐制作技艺
2.凤县制香技艺
3.凤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4.凤县平木臊子制作技艺
5.凤县坪坎红腐乳制作技艺
6.凤县坪坎点心制作技艺
二、民俗(1项)
1.凤县社火
凤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名录简介
一、凤县手工豆腐制作技艺
凤县手工豆腐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黄牛铺镇、留凤关等地,为烧锅豆腐。原料为本地产黄豆,先把豆去壳洗净,然后放入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用大铁锅武火将豆浆煮沸并保持3至5分钟,再将石膏浆倒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轻轻搅匀,随即豆浆凝结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结后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入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至20分钟即成。该工艺制成的豆腐略带焦糊味,口感筋道,豆香浓郁。
二、凤县制香技艺
凤县自制土香技艺分布在红花铺镇,多用于逢年过节祭奠先祖、求财求福。自制土香由榆树、柏树、艾树等枝叶粉末构成,无化学材料添加,燃烧时散发出的气味具有平喘镇咳、祛湿散寒、安神助眠等功效,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深受村民和来凤游客青睐。
三、凤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凤县手工挂面分布在平木镇、双石铺镇等地,采用本地优质小麦面粉,主要制作流程为:和面、醒面、盘条、绕条、二次醒面、三次醒面、上杆、二次拉长、下杆包装等环节。其特点是挂面细如发丝、清如白玉,味道鲜美可口,煮时耐煮耐泡,绑把成型,携带方便,是老、幼及病人、产妇喜爱的方便食品。
四、凤县平木臊子制作技艺
凤县平木臊子选用纯粮食喂养,肉质肥美的家养优质黑毛猪为原料。制作臊子前将肉洗净,刮净猪皮,沥去水分,猪油、肥肉、瘦肉分开处理,其中板油要切小丁,便于出油。猪肉翻炒过程中以文火为主,其间加入生姜、辣椒、大料等辅料佐味,耗时数小时。平木臊子特点为肥肉鲜嫩,肥而不腻;瘦肉酥软,瘦而不柴,鲜香可口,油色红亮剔透,香气扑鼻。
五、凤县坪坎红腐乳制作技艺
凤县坪坎红腐乳原材料为精选黄豆,配以大蒜、生姜、胡椒粉、白酒等。工艺流程为:采用浆水酸浆点豆腐,豆腐做好之后蒸煮榨干,切成小方块,恒温发酵10天左右,豆腐菌毛由白转红时,将头茬辣椒晒干后打成细面,加盐、生姜泥、胡椒粉,和上高度白酒,在豆腐表面拌匀后装坛,密封发酵一年以上,使其乳化彻底,即可开坛食用。腐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丰富,有健脾开胃、宽中、润燥、除湿等功效,实为佐餐名菜,馈赠佳品。
六、凤县坪坎点心制作技艺
传统凤县坪坎点心,馅是蜂蜜拌面粉,点心皮为白面和油,然后放在铁鏊里用木炭火烤熟而成。坪坎黄金点心在吸收各地风味的基础上保留原有核心技艺,在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如绿红丝子、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豆沙和各种香料,加工出了香甜酥脆、广受欢迎的坪坎点心。
七、凤县社火
凤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总称,是一种靠传统戏剧装扮、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社火在凤县9个镇中均有存在,是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春节到正月十五,乡村群众自发组织敲锣打鼓,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走村串户,十分热闹。
陕西省凤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凤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陕ICP备05015211号
陕公网安备 61033002000113号
网站标识码:6103300005
地址:陕西省凤县双石铺镇 邮编:721700 电话:0917-4810632 传真:0917-4810632 E-mail:sxfxpb@163.com
凤县统计违纪违法举报电话 0917-476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