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凤县地处秦岭南麓,总面积3148平方公里,辖9镇66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常住人口7.9万人。2022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所,在校学生8969人。其中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849人;小学13所,在校生3842人;初中2所,在校生1664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501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113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所,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残疾儿童入学率均达100%。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树牢“小县办大教育、山区县办好教育”理念,将教育作为全县最大的民生工程,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强基础、促均衡、提质量,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城乡一体、资源均衡、质量稳固、特色突出、协调发展、人民满意的山区教育新格局。
根据评价指标细则,我县对照 47个观测点开展了自查自评,自评得分99.5分,自评结果为A等。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双创”工作列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成员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全面抓促教育。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凤县“名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关于设立首批凤县党员名师工作坊的通知》等文件,安排部署教育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党课)、联系学校、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县委书记张扬、县长蒋铃、县委副书记严立章、副县长赵少宁先后下沉到凤县中学、双石铺中学、新建路小学、双石铺小学为师生上思政课。二是全面增强党组织建设力量。印发《凤县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措施》等文件,全面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优势,推动党建质量和教育质量“双提升”。三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县教体局制定《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教育督导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落实教体系统各党组织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党组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清单、班子成员意识形态“一岗双责”清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实行党组成员包片督导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管控,确保了教体系统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一是突出德育实效。出台《凤县中小学新时代“立德·立心·立人”行动方案》,以修德正行、阳光心态、强健体魄为中心,广泛开展“3636”德育行动,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凤县幼儿园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凤县双石铺中学被评为宝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基地,3名教师被评为宝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4名学生荣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二是提升智育水平。围绕教学质量提升,以推行“好校长、好教师、好教研、好课堂”等“四好”建设为抓手,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授课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打造精品课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引领学生求知主动。三是重视身心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投资350万元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装护眼灯教室246间,深入开展阳光体育1小时、艺体2+1、校园足、篮球、“三跳”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检、传染病筛查和防近视宣传教育,增强了学生体质、健全了学生人格、锤炼了学生意志。四是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着力聚焦艺术浸润、文化传承,厚植人文素养,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使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项艺术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五是加强劳动教育。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分年级清单式开展劳动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
(三)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一是落实“三个增长”法定要求。2022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较上年分别增长2.16%、1.92%、0.41%、0.98%和0.61%;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较上年分别增长2.16%、2.89%、2.43%、0.38%和0.61%;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较上年分别增长0.17%、0.07%、2.64%、1.35%和1.37%。二是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2022年征收教育费附加667万元,征收地方教育附加445万元,足额拨付并按规定用途使用。三是足额保障教师待遇。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统筹考虑高职中和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同步增长,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和乡村生活补助落实到位,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得到保障。四是补齐基础短板。实施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投资4023万元,全面改善了15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实现了升降式课桌椅、智慧黑板、护眼灯、劳动教育基地全覆盖。实施双石铺中学整体迁建项目。概算资金2.1亿元,预计明年春季可建成投入使用。续建项目全部完工。投资1721.68万元,完成了凤州幼儿园教学楼、黄牛铺镇中心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续建项目。投资289万元,实施完成了11所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及基础设施灾后重建项目,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强队伍。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2022年招录教师37名,科任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注重向小规模学校及寄宿制学校倾斜,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各学段学生数与教职工之比均符合国家要求。二是提素质。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扎实推进“渭滨-凤县”城乡教育联盟,常态化开展校长“擂台赛”和教师基本功大赛,强化教师全员培训,全县369人次参加了新课程培训,192名教师参加了保育员技能提升培训,74名教师参加了“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成立“凤县名师工作坊”6个,发挥县域名师“头雁”效应,带动青年骨干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年度评选县级教学能手20名、市级教学能手6名、省级教学能手2名,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5名青年教师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树立了榜样标杆。三是抓改革。出台《凤县“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实施绩效评价,印发了《凤县教体系统干部职工奖惩办法》《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突出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绩效评价,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成立了“雏凤飞翔兴教助学基金”,用于表彰奖励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表现突出的学校、教师和素质优异的学生,树立了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惠的鲜明导向,持续激发了教职工工作激情,提升广大教师的荣誉感、获得感。四是净师魂。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和奖励表彰的必要条件。深入开展师德整治活动,加大惩处力度,对师德失范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全面消除有偿补课现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
(五)全力推动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印发了《凤县创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工作方案》,以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为目标,对照创建标准,聚力条件改善,强化内涵提升,致力改革创新,推动了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目前公办园占比达7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4%。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基地2所,实现了普惠性幼儿园、市级一类园全覆盖。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为契机,紧紧围绕“提升硬件上台阶、深化内涵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省、市过程督导反馈问题整改为突破口,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发展内涵,促进了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4月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三是高中教育示范发展。深入推动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扎实推进省级示范高中创建,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格局,力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四是职业教育提升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800多人次,双返生培训169人次,招生26人。强化校企合作,挂牌成立了凤县林麝产业学院、陕西开放大学凤县学习中心,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凤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凤县职教中心顺利通过市级“双达标”评估监测。
(六)大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是深入实施“名校+”工程。印发了《凤县“名校+”工程实施方案》,组建4对县域“名校+”教育共同体(占全县学生85%以上),实行一体统筹,交流互补,捆绑考核,形成“名校”引领薄弱学校快速发展新格局,推动了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均衡共享。《陕西教育工作情况》和《中国教育报》分别刊载交流。二是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印发了《关于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了高考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三是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印发《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凤县办学活力的实施方案》,突破选人用人“瓶颈”,在县城高中和初中选聘两名名校长,赋予他们自主招聘权和办学自主权,实行动态调整,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名校长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办学水平,教育提质工程迈出了新的步伐。三是强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学校评价,强化“师德为先”的教师评价,完善“五育并举”的学生评价,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一体两翼”教育评价改革体系,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7月被《教师报》等多家媒体深度报道。
(七)管理体制机制不断理顺。一是督导机构设置到位。成立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由分管教育工作副县长担任,设专兼职副主任三名,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体局,县政府教育总督学、副总督学配备到。二是注重结果运用。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将督导结果与被督导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评优评先、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切实调动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
(八)推进“双减”落地落实。始终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双减”任务列为全年挂牌督导“1号工程”,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校落实“五项管理”、课后服务、作业革命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实现了校内“减量不减质”。成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开展联合检查,规范校外机构培训行为,强化资金监管,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100%,解决了校外“双减”堵点问题,家长满意度显著提高。
(九)校园安全抓稳抓牢。一是实行条块管理,捆绑考核制度。将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局直各单位划分为五大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科级领导担任包片领导,各学校责任督学负责落实具体事项,每月进校园开展安全督导,查找隐患,及时指导落实问题整改。将各学校的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对责任督学、包片教研员工作成效评价的主要指标,纳入年度个人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强化安全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校园安全“146”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网格化管理、清单化整改、信息化监管和常态化教育,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三是强化应急演练,提升防护能力。修订完善各类应急演练预案,每月开展安全主题演练。提升校园安防设施建设,封闭式管理、专职保安配备、护学岗、视频监控和一键式报警均达到100%。全县连续多年来未发生过一起校园安全事故。
(十)教育资助及信息化有效开展。一是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构建“全员覆盖、全程受助、全体受益”的学生资助体系,普惠性学生资助全面覆盖,特惠性学生资助精准发放,大学新生困难入学救助精准滴灌。2022年,全县累计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274.4万元,受益学生43886人次。二是数字化工程全面推进。印发《凤县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划》《凤县数字校创建实施方案》《凤县2022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文件,深入推进全县教育数字化建设,提高了全县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通过实施凤县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项目,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实现了网络多媒体教室班级全覆盖,有效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是城乡之间和校际间发展仍不均衡。基层学校资源宽裕,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紧张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学校内涵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重文化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
对此,我县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对策,着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一是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城乡教育联盟建设,以城带乡,以强补弱,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二是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教师共享机制,推动“名师引领工程”提质扩面,继续完善“名师工作坊”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以教师基本功大赛、联片教研、思政课大练兵、精品课评选展示、各级各类赛教、名校+等活动为抓手,持续提升全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三是着力提升教育内涵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实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落实“双减”要求,深入开展“五项管理”,深化“作业革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使我县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为同步建成高品质幸福凤县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