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民生优先“五大战略”,依托独特的生态区位、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这个就是我们去年通过改性生产出来的活性碳酸钙。粉质更细,用途更广,附加值更高,销售价格增加了一倍以上。今年投入2000万元建设高端钙基材料生产线,四五月份全面投入生产,实现了300目—3000目产品全覆盖,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凤县绿能新材有限公司业务厂长吕明杰向记者介绍。
新兴产业的逐步崛起,正是凤县“走生态工业发展、促绿色转型升级”决策的生动体现。近几年,面对“因矿而兴”的资源型县区转型带来的阵痛和挑战,凤县着力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中寻找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探寻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秦岭重点保护区内38户企业矿业权全部退出,银湘矿业、星红铺铅锌矿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矿山库”,四方金矿、二里河矿业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陕西汉和新材料、鼎川织业等新材料企业相继落户凤县。阴阳极板、矿山弃渣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建设、当年投产达效。
与此同时,凤县巧用生态优势为特色农业赋能增势,将产业之根牢牢扎进农户,先后打造“秦岭药谷”,推动“红富士”走向大市场、高山冷凉蔬菜供港澳,“一椒一麝”加快发展壮大,独具凤县特色的全域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仅林麝养殖一项,每年就为当地农民人均创收5000余元,成为凤县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凤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斌告诉记者,“我们县2023年开始建设的凤县林麝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产业园集林麝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麝产品展示及饲料加工为一体,目前,已完成7大建筑,现在正在进行外立面施工,预计今年投入使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力争将凤县建成全国林麝良种繁育中心,进一步促进林麝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和集群化发展。”
不仅如此,靠山吃山的凤县依托大自然的美景发展旅游,形成了生态康养、红色研学、乡村休闲、民俗体验、小城度假等特色旅游板块,引来了天南海北的游客,越来越多的凤县人挣上了“风光钱”。
凤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焦宝生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已成功撕掉了‘矿产独大’的标签,走出了一条独具凤县特色、符合凤县实际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下一步,凤县将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潜力,努力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上争做西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