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凤县为有效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坚持以“四礼行动”为抓手,将陈规陋习“扫地出门”,树立起了新风正气,弘扬了文明新风尚。
主要做法
凤县坚持一镇一策,充分考虑群众内心向往和意愿诉求,持续深入推行“四礼行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崇尚文明新风。
推行“新婚礼仪”行动
主要针对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彩礼金额普遍过高等问题。通过推广凤县红花铺镇草凉驿村新风礼堂的模式,支持有条件的村通过合用、租用、改造等方式,建设农村红白喜事集中公益服务点,为村民举行婚丧宴席提供便利。主要议程为新人入场、父婿交接、证婚人致辞、交换信物、新人拜堂、喝交杯酒及拜见长辈、宾朋等环节。随后由各镇实践所、各村实践站委托县书法志愿者书写“治家格言”,赠送给新郎新娘,以此增强新人对婚姻本身的重视,教育新人增强社会家庭责任感,弘扬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推行“成人礼仪”行动
每年国庆前后或高考前召开动员会时,在凤县高中和凤县职业中学进行。主要议程为礼敬国旗、齐唱国歌、齐颂中国梦、成人授礼(一敬祖国、二敬父母、三敬师长)、宣读誓词等环节。活动邀请学生父母参加,同时邀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给学生上思政课,以此教育青少年爱党爱国、努力学习、顽强拼搏、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推行“重阳敬老礼仪”行动
每年重阳节前后,由各村(社区)实践站组织本村(社区)60岁以上老人欢聚一堂。主要议程为奏唱国歌、齐敬寿茶、子女感恩、唱生日歌、分享生日蛋糕、分享家风故事、观看文艺节目、开展助老志愿服务等环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孝德文化,引导广大群众知孝义、讲孝德、践孝行,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孝老的良好风尚。
推行“追思说孝礼仪”行动
依托各村红白理事会,大力宣传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的殡葬文化。主要议程为回顾生平、追思说孝、亲属答谢、默哀鞠躬、遗体告别等环节,推行播放哀乐、鞠躬、默哀、佩戴黑纱等文明健康的丧葬礼仪,教育子女孝敬老人,厚养薄葬。
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志愿服务是前提
在推行“四礼行动”中,红花铺镇草凉驿村专门成立了“喜相会”“新风会”两支志愿服务队,严格落实“红白事”报备制,组建了一支涵盖农村家宴厨师、司仪、执事等在内的听党话、倡新风的志愿服务队伍,累计为群众操办红白事60余场次,在此之前,全县70个村(社区)实践站也均建立了志愿服务队。同时,建成了红花铺镇草凉驿村、河口镇岩湾村、留凤关镇留凤关村“新风礼堂”,为群众操办红白事免费提供场地布置、厨具桌椅,引导群众按统一标准办事,让“不论大小事,都要在村里的新风礼堂来操办”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
启示之二:村民自治是基础
县委文明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指导全县66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杜绝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其中,把遵规守约情况与入党、入伍、先进评选政策挂钩,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永生村等村将村规民约内容编写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顺口溜,让村民易懂易记。发挥“四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帮办协办群众红白事,监督不良行为及引导群众摒弃。凤县县委宣传部联合组织部等6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 减轻群众负担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县委文明办联合县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定印发了《婚事新办告知书》和《丧事简办告知书》,利用交流会、赶集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走街串巷开展宣传宣讲,倡导节俭文明新风。
启示之三:教育引导是关键
要把转变落后观念,倡树文明新风作为一个重要任务,以推进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转观念、改陋习、扬新风。动员文艺爱好者,先后创作了《引新风入“唐”,奏“古槐兴韵”》《抓移风易俗 树文明乡风》《拒绝天价彩礼》等反映农村铺张浪费、孝老爱亲的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通过文化文艺“聚人气”和理论宣讲“接地气”相结合的模式,对固定式的“众人一堂”、单向式的“灌输难题”进行有效破解,让广大群众在观看文艺节目的同时,也了解了移风易俗的新规,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落后观念、践行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