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玉米田:草地贪夜蛾防治攻略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其成虫每晚可迁飞一百多公里,适生性广、繁殖力强、暴食性强、防控难。其幼虫可取食小麦、玉米、番茄等80余种植物,尤其喜好玉米,可造成玉米减产20%~72%,甚至绝收。
一、危害症状
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为害,在玉米新叶上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3龄以后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会进入玉米叶鞘、心叶、喇叭口、雄穗、苞谷为害,隐蔽性高,为害症状具有滞后性,出现明显症状时,已造成较严重为害。
2025年7月29日,我县植保站技术人员在黄牛铺镇石窑铺村玉米田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晚播甜玉米,生育期小喇叭口期,此阶段玉米植株较为幼嫩,易遭受虫害侵袭。呈点状发生,发生面积7亩,虫龄3-5龄,平均被害株率1‰,平均百株虫量0.07头,被害部位均在玉米心叶位置,立即开展应急防控处置工作,力求在最短时间内遏制虫情扩散。
为切实做好全县监测防控工作,严防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各镇要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严重性,向广大农民做好宣传,并及时做好防治。要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二、防控措施
1.科学选用适配农药。可选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0m~20ml/亩;或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20ml/亩;或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玲脲乳油40m~60ml/亩;或20%甲氰菊酯乳油25m~30ml/亩;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m~15ml/亩;或联苯噻虫胺50ml/亩;兑水40kg常规喷雾。
2.施药需注意的事项。要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田间施药时一定要穿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以免造成人身中毒。要轮换用药,防止造成农药残留、形成抗药性。
(撰稿:何旭波 审核:王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