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凤县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部署要求,聚焦企业群众高频事项,打破部门壁垒、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协同联动,创新推出“3+4+3”工作新模式,大幅提升服务体验,实现了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易办”的转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审批服务保障。
一、“3”大组织保障,筑牢改革根基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全县“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会及座谈会,组织牵头部门协同推进。各牵头部门按照“一事一组一方案”要求,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调度表,将改革工作细化为具体任务,倒排工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制定工作台账,精准把控改革进程。为全面掌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情况,凤县将改革工作细化为具体任务,制定工作台账,明确事项名称、涉及部门、具体任务、责任分工、进展情况、办件量以及存在问题等关键要素,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并实行“周汇总”制度,强化跟踪问效。三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改革质效。秉持“流程再造,效能提升”的理念,对涉及“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众多政务服务事项展开全面且细致的梳理工作。针对每个事项的设定依据、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结时限、收费标准以及办理结果等关键要素逐一剖析,并对申请样表进一步优化,深度理顺各事项办理的前后置关系,依法依规简化环节,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不同环节中的职责分工。
二、“4”办服务模式,提升办事体验
一是受理方式创新—实现“多点可办”。建立“多点可办”的服务模式,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各分中心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以“专区引领、专窗协同”为抓手,着力构建专区统筹“打包办”、专窗协同“精准办”的工作新机制,办事群众既能在政务大厅办理所涉及的所有“一件事”,也能在各分中心办理针对性较强的单个“一件事”,大幅度减少服务对象的跑动次数,节省时间成本,提升办事体验。截至目前,累计办件量2537件。二是线上服务拓展—实现“一网通办”。依托陕西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为企业群众提供涉企和涉公民个人一件事的集成服务。企业群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一件事套餐“打包办理”,也可选择其中某项或某几项业务“打包办理”,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网通办”。三是服务方式创新—实现“少跑快办”。针对线下渠道的服务对象,依托陕西省线下收件系统进行快速受理。在做好线上集成服务、“一网通办”的基础上,打通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渠道。通过开展“经营主体服务月”“政务服务集市”“项目管家”等优质服务活动,拓展服务企业和群众范围,实现经营主体注册“一网办、多点办、即时办”。在企业开办套餐中,依托全省企业开办全程网办服务平台,推行注册登记等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次填报、一档管理”,让服务对象办事有更多选择。四是服务理念转变—实现“容缺能办”。积极践行“以民为本”服务理念,针对风险可控的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采取“先受理审查、限期补正材料”的灵活举措,满足企业和群众特殊需求,实现急办事项“零等待”、关键业务“不停摆”,切实让办事群众充分感受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
三、“3”度赋能改革,高效推动落实
一是多维度宣传扩影响,让“一件事”深入人心。通过制发操作手册与宣传折页、定制围裙、政策大礼包,强化“一件事”流程指引,定期开展“政务服务集市”活动,现场解读政策、详细介绍“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环节,引导企业和群众注册秦务员APP,解决难题,全面提升群众认知度与满意度。二是精细度服务强保障,让“一件事”触手可及。设立特色服务窗口,发挥“暖心管家”效能;主动对接需求,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易办”升级。三是紧密度协同破壁垒,让“一件事”提质增效。建立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孤岛与业务梗阻,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实现多事项并联审批、同步办理;大力推行标准化事项清单,精简重复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以高效协同发展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撰稿:陈怡融 审核: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