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小麦齐穗到扬花灌浆期是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的最佳时机,这一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红蜘蛛等各类麦田病虫集中发生为害的高峰期。
一、技术要领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是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一次施药可以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粒重的目的,是夺取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措施。
二、药剂选择
1.杀菌剂。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可选择戊唑醇、己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等杀菌剂。倡导使用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氰烯·己唑醇、丙环·菌酯等新型复配杀菌剂,提升病害防治效果。
2.杀虫剂。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如联苯噻虫胺、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用于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3.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磷酸二氢钾能快速补充磷钾营养,增强小麦抗逆性,促进籽粒灌浆;芸苔素内酯可调节小麦生长,提高其抗寒、抗旱、抗倒伏能力。
三、药剂配制
1.二次稀释。先将药剂在小容器中充分溶解,制成母液,然后再倒入喷雾器中,加入足量的水进行稀释。这样可使药剂在水中分散均匀,避免因药剂未充分溶解而影响防治效果或产生药害。
2.合理混配。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说明,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合理混合。注意药剂之间的酸碱性和相容性,避免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例如,酸性药剂和碱性药剂不能混合使用。
3.喷施剂量。根据麦田面积和药剂使用说明准确配制药剂,确保每亩喷施药液量在30 - 45公斤左右。
四、注意事项
1.用药量要准确。一定要按具体农药品种使用说明操作,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确保科学用药,计量准确。在病虫危害的始发盛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天气条件。选择无风或微风、晴天上午9点至11点,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喷施。避免在高温时段(中午12点至下午3点)和雨天喷施,以免影响药效或造成药害。
3.安全防护。喷施药剂时,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药剂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喷施结束后,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衣物。
4.农药残留。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使用药剂,避免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小麦质量和食品安全。收获前15- 20天内禁止使用农药。
5.保护环境。对喷雾作业剩余药液及包装废弃物集中妥善处置,水源附近严禁配药、施药,对未用完的药剂妥善保管,谨防环境污染和意外药害事故的发生。
(撰稿:何旭波 审核:王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