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凤县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雨天气,多地出现塌方、山体滑坡,道路、房屋及饮水等设施受损严重,电力、通信中断,全县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汛情,凤县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调度,防汛救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汛情大考中彰显民政“为民”本色,为全县防汛救灾贡献民政力量。
凤县中心敬老院受灾情况
汛前“强”预警。坚持将汛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风险排查,突出应急响应。一是高度重视。进入防汛关键期后,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多次在局务会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判汛情,提前安排。7月份以来,按照安全责任包联安排,由局领导带队,分组对全县民政服务机构进行全覆盖督查检查,指导完善应急预案,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全力做好防汛安全。二是重点防范。全面梳理民政系统汛期安全隐患点,及时推送气象预警信息,指导各机构做好值班值守、隐患排查和物资储备,督促各镇民政干事加强对保障对象的宣传预警,持续强化防范意识。三是迅速响应。7月16日晚23时,暴雨导致县中心敬老院前安河河水暴涨,河水倒灌造成院内大面积积水,水深约1米左右。险情发生后,县民政局紧急部署,指导中心敬老院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一楼70余名老人转运至二楼避险,随时通报应急处置情况,有效保障了院内老人安全。
图为武警官兵在敬老院清理淤泥
汛中“稳”救灾。险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市县领导汇报,迅速开展灾后救援。一是全力抢险排险。市民政局领导先后三次深入凤县检查指导民政服务机构救灾工作。7月20日,省民政厅派工作组对受灾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协调指导灾后修复。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县中心敬老院排险工作,先后协调217名武警和14台机械设备帮助中心敬老院疏通道路和清除1米多高的杂物,协调县水利局清理门前河道,协调县疾控中心进行防疫消杀。二是积极开展自救。7月17日早7时,局主要领导携带采购的矿泉水等生活用品赴现场查看灾情,协调解决生活和饮水问题。局机关党员干部职工20余人主动报名,连续多天协助中心敬老院清理杂物和疏通道路。省慈善联合会、爱心企业、腾讯爱心网友等多批捐赠物资陆续运抵中心敬老院。院内老人生活保障问题有效解决,清淤后续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三是助力全县救灾。7月19日,联合县慈善协会发布了抗洪救灾捐赠倡议书,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截至7月22日,县慈善协会累计收到各界捐款166万余元,收到捐赠物资价值约22.36万元,物资已全部送达河口、坪坎、红花铺和黄牛铺等受灾较重的镇,所捐款项将全部用于灾后重建,并接受社会监督。为4名因洪灾遇难人员协调争取5万元标准抚慰救济金,共计20万元,协助做好善后事宜。助力全县抢险,抽调6名党员干部参与河口镇转移群众和搜救工作。为应对电、路、网络中断增加的救援困难,主动为县应急局、消防队、武装部等单位提供详实精确的区域地图及乡镇数据,帮助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小地图”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大作用”。
图为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现场
汛后“重”帮扶。本次灾情涉及范围广,受灾群众多,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一是迅速下拨救助资金。积极对接县应急局、财政局,7月19日向各镇下拨临时救助资金共300万元,指导各镇在应急部门的应急期救助和过渡期救助后,对生活仍然存在困难的群众,视受灾程度按照2-4倍城市低保标准开展临时救助,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二是从快从简施助。为了提高临时救助时效性,开通“先行救助”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先予救助,险情解除后,再补充完善工作资料。持续推广“陕西民政通”微信小程序,推进救助申请“掌上办”,方便困难群众申办救助业务。全面排查受灾群众,对于符合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应纳尽纳。三是全面排查受损情况。坚持守土有责,安排专人对全县民政服务机构及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核算受损情况,联合县财政局多方争取灾后重建资金,上报了中心敬老院、公益性公墓、全县5个镇19个村农村互助幸福院等灾后恢复项目。
汛无情,人有情。目前防汛救灾工作仍在紧张推进,凤县民政局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从速从实抓好民政服务机构灾后重建和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为全县安全平稳度汛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撰稿:文斌 张明玉 审核: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