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凤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社保中心经办工作安排部署,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实现“强管理、保安全、优服务、创特色”总目标,扎实推进凤县工伤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业务经办“零差错”,基金管控“零疏漏”。
一、尽职尽责,稳步推进标准化业务经办
工伤保险经办职能划转两年来,本着“把工作往前做、把时间往前赶、层层把关、及时准确”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基金征缴应收尽收。2023年全县工伤保险参保538家11720人,征缴工伤保险基金660万元,落实全县二至八类行业阶段性降低20%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涉及参保单位289家6478人,共计免缴工伤保险费62万元。工伤待遇支付按时足额,待遇调整高效落实。2023年,全县工伤保险待遇享受691人,基金支付2023万元。根据宝人社发(2023)35转发省按照人社厅《关于调整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通知》精神,我们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专人抓紧时间认真落实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政策。11月22日,144名符合待遇调整人员10.3万元工伤保险待遇按时足额补发到位。经办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优化工伤保险业务经办管理服务方式和经办流程,推动工伤保险经办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改进和提升,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服务模式,不断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二、用心用情,扎实开展多样化宣传培训
围绕“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预防” 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培训,进一步加强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把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优先事项,通过推进工伤预防工作,提高工伤预防意识,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降低工伤发生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业务培训强基础。4月和6月组织开展全县工伤业务培训班两期,分别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200余名经办人员进行业务经办培训,邀请市社保中心骨干科长现场授课,培训内容丰富,专业性强,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业务经办水平。11月中旬,按照市人社局 安排部署,承办组织召开宝鸡市非煤矿山企业工伤预防暨工伤保险业务培训会,邀请国家级工伤预防专家为凤县、太白两县130多家非煤矿山企业进行工伤预防能力培训,为全市持续推进工伤预防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形式多样搞宣传。上半年,中心干部职工的身影活跃在百日行动、科技之春、三下乡、政务下乡等多个政务广场,开展工伤保险宣传活动十余场次,提高了工伤保险政策的覆盖面。下半年,结合“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联合新民街社区开展工伤保险政策宣传,通过摆摊设点宣传和深入街道、门店等形式,主动为群众解答关于工伤保险政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三千余份;走进重点企业,为汉和新材料公司上门宣讲工伤保险政策,为东岭锌业面临的问题梳理工伤保险政策问答,为工伤职工上门提供面对面政策解答。在凤县融媒视频号,连载工伤事故预防动漫小视频25期,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工伤典型案例剖析等内容,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提升政策知晓率。
三、心存敬畏,从严推进规范化基金管理
紧紧围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工作安排,不断强化内控管理,健全完善制度,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实现了业务经办“零差错”,基金管控“零疏漏”。强化内控管理,优化岗位权限。认真开展工伤保险经办内部控制落实情况专项自查,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要求。结合中心人员实际,优化岗位权限设置,不相容岗位不得相互兼任,全面实行电子社保卡扫码登录办理业务。常态化开展基金风险排查。按照市社保中心“十个问一问”要求开展专项自查,落实“守底线、防风险”要求,强化基金运行监督管理,落实领取定期待遇人员参保及待遇领取协查制度,对120名领取定期待遇人员与企业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进行数据比对,杜绝重复领取工伤待遇,进一步提升了工伤保险基金风险防控水平。强化待遇支付审核关。聚焦日常待遇支付环节,对申领工伤待遇人员逐一审核基础材料,保证工伤待遇待遇支付标准准确,加快待遇办结时限,不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确保工伤待遇发放及时、准确、足额。严格基金财务管理。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范支出户银行合作协议,约定优惠利率,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专人管理,基金封闭运行,严格规范会计核算,做到业务财务一体化,做好业务财务、会计出纳按月对账,基金账务按月记账,按月装订,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
(撰稿:张洁 审核:蔡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