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
第七期
凤县植保植检工作站 2023年7月6日
及时开展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玉米茎、叶及穗部,植株幼嫩部分受害最重,玉米心叶受害,常造成花叶和虫孔。被幼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片上出现一排排小孔,在虫孔周围常附带着一些虫粪。玉米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阶段,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蛙入垄部,取食髓部,影响养分输导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甚至无籽粒。幼虫可钻入雄花序取食往往造成雄花序基部折断,取食雌穗的花丝和嫩苞叶还能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籽粒。被蛀茎秆易被大风折断,造成严重减产。
近期植保站技术人员在我县双石铺镇、凤州镇、留凤关镇等地调查。玉米螟已在我县发生,虫田率14.5%,平均虫株率0.5%,最高株率13%,平均百株虫量0.2头,最高百株虫量5头。随着近期温度上升,危害程度会加重,望广大农户朋友高度重视,及时开展玉米虫害防治,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及时清理越冬寄主,降低虫源基数。
2、药剂防治:每亩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0.5%甲维盐乳油30-40毫升,亩喷施药液量40-50千克,喷药时间选在清晨和傍晚。
(撰稿:何旭波 审核:张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