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统计局
2022年4月
2021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聚力绿色转型、奋力追赶超越”总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2021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3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54.76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6.91亿元,增长5.7%。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7:59.8:2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7152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9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6%。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95万亩,比上年下降2.7%。其中:夏粮0.97万亩,下降3.8%;秋粮7.98万亩,下降2.5%。全年花椒产量4162吨,增长4.7%;核桃11824吨,增长2.1%。凤县花椒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大红袍花椒入选首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年末猪存栏3.4万头,比上年增长1.7%;牛存栏1.03万头,下降10.5%;羊存栏0.71万只,下降36.1%;家禽存栏17.0万只,下降7.8%。肉类总产量4561.9吨,下降4.3%,其中猪肉产量3016.6吨,增长3.8%;禽蛋产量1482吨,增长3.0%。蜂蜜产量78.9万公斤,增长116.4%;林麝养殖规模达到2.2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65吨,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0%,较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25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76亿元,增长18.2%;实现利税10.24亿元,增长5.0%。
全县在统的7个工业品产量呈现“六增一降”。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9亿元,比上年下降1.8%。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6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26.2%,工业投资下降12.4%,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4.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9.1%。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3.9%;商品房施工面积3.08万平方米,下降18.3%;商品房销售面积0.11万平方米,下降93.4%。
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3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个,新签约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全年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1.48亿元,增长23.0%;省际到位资金57.24亿元,增长14.3%。引进外资400万美元。
五、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05亿元,增长16.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89亿元,增长46.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3.83亿元,增长21.5%;商品零售27.11亿元,增长17.8%。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62亿元,比上年下降50.8%%。其中进口1.62亿元,下降50.8%。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5.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9.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2%和45.7%。被评为“中国最佳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2021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
年末全县共有A级景区6个,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市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个、工业遗址旅游基地1个。国内旅行社2家。
六、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89亿元,比上年下降1.5%。宝坪高速建成通车。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576公里,年末拥有班线客运车辆39辆,城乡公交28辆,城市公交25辆,出租汽车60辆。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8642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039万元,增长17.9%;电信业务收入6603万元,增长5.0%。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6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0.71万户,移动电话达到7.94万户。互联网用户0.62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税总收入52582万元,比上年增长9.62%;地方财政收入21796万元,增长9.19%。财政支出171647万元,增长0.5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17884万元,下降8.99%;教育23794万元,增长0.08%;卫生健康11699万元,增长19.28%;城乡社区事务9501万元,增长0.88%;农林水事务26974万元,下降29.42%。全年投入民生资金14.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98%。
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72%。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8.47%,其中住户存款48.89亿元,增长10.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8.3亿元,增长24.0%,其中中长期贷款13.89亿元,增长13.6%。
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7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4552万元,增长4.1%;财产险保费收入3077万元,增长31.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547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寿险业务给付4286万元,增长11.9%;财产险业务赔款2261万元,增长2.8%。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所,在校学生2910人,其中高中生1137人;小学13所,在校学生3953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39人。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956人。中小学专任教师664人。
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站)10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座。年末全县有线广播台1个,卫星电视地面站(含村村通)1541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安装7763户,其中农村户数4481户。
年末全县医疗卫生健康机构113个,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83个,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2个,妇幼计生服务机构1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11张,其中:医院453张,卫生院143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246人,护师护士293人。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62.48%。全年人口出生率6.75‰,死亡率7.58‰,人口自然增长率-0.8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61元,比上年增长7.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1元,增长10.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转移农村劳动力24053人。全年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380人次。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0.6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0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69万人。
年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30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21万人。
年末全县养老机构4个,共有养老床位2400张,收养260人。年末纳入城市低保173户、279人,纳入农村低保2256户、4630人。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秦岭保护“五好”机制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被国务院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林长制工作纳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试点,“最美家乡河”创建活动受到省河长办充分肯定,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9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98.36%。全年造林面积1.58万亩,比上年下降29.5%。全县森林覆盖率80.4%。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2人,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注释:
⒈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⒉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医疗保障局; 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招商服务局;交通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来自县邮政局、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凤县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县人寿保险公司和县财产保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体育局;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林业、环境等数据数据来自县林业局、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