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当好“娘家人” 助力民营企业打造引才就业“强磁场”

发布日期: 2024-06-12 08:38 信息来源: 凤县人民政府

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人才是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凤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聚焦民营企业发展核心需求,创新人才服务,夯实用工保障,稳定政策预期,助企招才引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双轮驱动”,注入民企发展“新动能”。为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提升服务质效,凤县积极构建人社工作进园区和人才服务团“一班五组”双轮驱动服务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和政务服务、用工保障、人才支持、社保经办、劳动关系五个合力组,选聘人才服务专员和人社服务专员29名,建立包联清单、任务台账,按月走访调研、摸清需求,通过专员对接、专班分办、合力组专办,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二是稳岗保供,开辟供需对接“新路径”。凤县依托用工保障合力组和县、镇、村三级劳务就业服务组织,搭建“1+3”用工服务梯队,以“大数据+铁脚板”方式为企业、项目开展用工需求摸排和服务调研,主动提供劳务协作、专场招聘、岗位发布、政策推送等服务。截至目前,围绕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新材料、汽车内饰等重点产业链和重点项目,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访企探岗、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场,“点对点”输送410余名务工人员直达民企,全方位多角度助力企业用工。

三是提技赋能,构建智力支撑“新格局”。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输血”“造血”并举,打造企业人才“孵化器”。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县级领导带队走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联系产学研项目,着力搭建科研转化、技术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名校+”共同体,组建城乡教育联盟,开展送教下乡、教学研讨等活动27场次,60名林麝养殖及疫病防治从业人员参加中国林麝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建成汉和新材实训基地、四方金矿研发中心,输送10名应届毕业生。依托林麝产业学院、培训机构、远程教育站点、劳务品牌创建等载体,采取“线上+线下”“课堂+实践”“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分级分类举办技能培训、岗前培训、技能大赛等30余场次,培育“缝纫能手”“凤县麝工”等产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次,促进素质本领“双提升”,做大企业人才“蓄水池”。

四是强筋健体,提振人才培养“新士气”。深入实施创业能力提质工程和基层调解组织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不断加大政策服务供给力度,上调个贷和小微企业创贷上限,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80万元。成功调解劳动争议29件,指导企业自主调解7件。加强人才评树表彰,30余人先后被评为创业之星、技术能手、凤县工匠,择优向上推荐“宝鸡产业工匠人才”3人。开设《精彩“凤”至沓来》《民营企业家风采》等栏目,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树立尊才重才的鲜明导向,持续营造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