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专题 > 国卫复审

古代的“爱国卫生日”

发布日期: 2023-05-08 08:18 信息来源: 创卫漫谈

在历史上,无论是在政府方面还是在民间,谷雨节气都与祛病防疫有关。


季春之月……命国傩,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礼记·月令》


在周朝,季春之月,天子会命令全国举行驱除邪气疫鬼的傩祭(傩: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传说中,傩神能驱除瘟疫),以求攘除凶邪、驱散瘟疫,以此作为春季的结束。


有别于国家机器的“大动干戈”,民间在谷雨时的“防疫措施”就简易多了:人们在谷雨时除了重视防病,还用“五毒符”、“谷雨贴”等来驱除害虫、企望丰收。 

傩、符、贴,这些古代的措施,实际的防疫效果从科学观点来说近乎于0,但是其“宣传效果”却不容忽视。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决定,每年的4月是全国“爱国卫生月”,讲科学、讲卫生的观念从此更加深入人心。而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在防病除疫的手段上,也早已告别依靠傩、符、贴的无奈的当时了。


在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中,我们民族自古具有的防病防疫意识和传统,无疑是为战胜疫情加了正分、为各种防控政策的施行减少了思想上阻力的。


谷雨,就像我国自古以来的“爱国卫生宣传日”,我们的民族也因此受益了千年。


如同谷雨来自于“仓颉造字”的传说一样,传说从来不会因为幼稚虚幻而被苛责证伪,相反却因为人们的美好希冀而长存:谷雨时的傩、符、贴,也不会因为实际效果而受嘲笑,相反被作为谷雨特有的文化符号而备受珍视。


正当谷雨弄晴时,一年弹指又春归。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