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 > 投资指南

陕西省关于培育引进外向型产业的若干措施

发布日期: 2024-02-26 10:08 信息来源: 陕西省政府网站

为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外向型产业发展,促进全省对外贸易均衡布局,现制定以下鼓励培育引进加工贸易、出口加工和进口加工企业措施。

一、聚焦重点产业。

各市(区)要围绕提升省、市重点产业链和培育先进制造、现代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万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本地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引进外向型企业,打造外向型产业集群,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拓展经济发展路径,着力引进一批海外订单多、市场前景好的劳动密集型外贸生产企业,推动县域外向型产业突破发展。

关中地区重点发挥交通物流便利、产业配套完善等优势,大力引进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家居家纺等外向型企业;陕北地区重点发挥能源化工、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铝镁合金、精细化工、苹果、羊绒羊毛等外向型深加工企业;陕南地区重点发挥劳动力聚集、绿色食药丰富等优势,大力引进毛绒玩具、电子元器件、植物提取物、富硒食品等外向型企业。

二、发挥通道优势。

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及西部陆海新通道作用,引导西安国际港2小时物流半径内的县(市、区)及产业园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型产业。

深入研究俄罗斯和中亚、西亚、南亚、中东欧等地区生产、生活消费品市场需求,引进一批机电、家电、家居、家纺、塑料制品、服装鞋帽等出口加工型企业开展出口业务;围绕上述国家和地区矿产、木材、棉花、粮食、油料、肉类等原材料资源,招引进口加工型企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发挥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线密度大、国际货运能力强的物流优势,以及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政策叠加优势,引进航空制造与保税维修、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奢侈品加工等依赖高效运输的保税加工贸易企业。

三、深化区域合作。

持续深化苏陕、津陕协作,完善对口合作市、县产业招商引资和合作利益共享机制,采取驻点招商、叩门招商、组团招商等方式,夯实产业对口合作成果。

依托我省资源、人才、成本优势,采用合作共建、全链承接、部分承接、总部+基地、研发+基地等方式,推进外向型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合作。

落实国家出台的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政策举措,发挥西安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和能源化工、资源精深加工、新材料、轻工产品等制造业外向型产业项目,带动我省外向型产业发展。

四、优化通关服务。

充分发挥中国(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流程的便利化通关服务。

持续推进通关无纸化进程;在集成电路、软件、新型显示器件、民用航空维修用航空器材产业试点推广“减免税快速审核+ERP联网”新模式,大幅缩短审核作业时间;推进RCEP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

在航空口岸根据企业申请对于非危险品全货运包机货物采取“机坪直提”监管模式,在铁路口岸试运行“车边直装”,推行“先查验、后装箱”散货集拼模式,货物到达集拼中心即可理货确认、报关放行,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查验,确保通关“零延时”,提升货物流转效率。拓展综合保税区“货物按仓储状态分类监管”“四自一简”等贸易便利化举措。

发挥铁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优势,进一步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限。对整体性引进的外向型企业,按照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管。

五、加强要素保障。

鼓励各地高效利用社区工厂、园区标准化厂房设施,提供拎包入驻招商服务。持续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优先保障外向型产业项目用地指标。

对满足集约用地的外向型产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鼓励各地探索实施工业标准化厂房产权分割登记及转移登记。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外向型产业项目提供担保增信支持,降低担保费用。

鼓励省内高校与引进的外向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六、支持提质转型。

鼓励外向型企业、外向型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企业及相关总部和研发机构加大研发设计、品牌培育和标准制定等方面投入。

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强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深化产学研用协同,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支持制造业企业围绕国际市场需求开展研发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产品“走出去”。

七、提供生活服务。

外向型企业各类人才与企业所在地户籍居民同等享受住房保障、医疗、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政策。

为外向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提供住房、医疗服务;人才子女入学享受相应政策支持。

八、实施投资奖补。

按照市级财政先行出资,省级财政跟进支持方式,设立引进外向型企业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各县(市、区)、园区对新引进的省外外向型产业项目进行补贴。鼓励各县(市、区)、园区依托现有标准化厂房引进外向型企业,按照“一企一策”方式给予企业厂房租金、水电气热、设备购置、劳动用工、运输费用、贷款利息等补贴,省级财政按照市级奖补资金分类分档支持,其中:西安、榆林按市级补贴的10%给予支持,单个县(市、区)年度支持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宝鸡、咸阳、渭南(含韩城)按市级补贴的20%给予支持,单个县(市、区)年度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铜川、延安、汉中、安康、商洛、杨凌示范区按市级补贴的30%给予支持,单个县(市、区)年度支持金额不超过800万元。

支持外向型企业根据需求投资设厂,鼓励各县(市、区)、园区对企业自建厂房按照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给予补贴,省级财政按照市级奖补资金实际支出的30%予以额外支持,单个企业支持金额累计不超过2000万元。

重点外向型产业项目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项目同等享受奖补政策。享受《陕西省以制造业为重点扩大利用外资的若干措施》支持政策的外向型企业,不适用本措施。

九、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

建立全省外向型产业地图,全方位展示我省外向型产业现状、支持政策、发展规划等信息,精准招引外向型企业来陕投资。

建立外向型产业“线索项目、签约项目、开工项目”三张清单,实行专班、专组、专员跟踪服务,专班统筹调度、专组协调推进、专员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完成注册和海关、外汇、税务备案登记,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构建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形成外贸业绩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本政策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来源:陕西省政府网站)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