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6012479/2023-00154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2023-03-1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凤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凤县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4日
凤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凤凰计划”,做实民生“五本账”,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奋力谱写凤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市考目标。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聚焦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保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不断积聚发展动能。
1.全力抓好高质量项目建设。围绕全县182个重点项目,全力做好土地、环评等各类要素服务保障,扎实开展市级重点项目“三色”动态管理,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档案”的原则,落实重点项目管理档案化、规范化、清单化,力促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继续坚持“一月一调度、两月一签约一开工”工作机制,努力形成重点项目梯次接续良好局面,确保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0%以上,全年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力争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评价稳居全省前列。
2.有力有效对上争取。紧盯中省政策投资方向,紧紧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等领域,严格落实重点部门驻点收集信息制、县级领导定期赴省市汇报衔接工作制、政策信息月调度制、工作专班制等“六项制度”,重点抓好壮大首位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产业融合等方面的项目资金争取。持续优化完善2023年中央预算内项目库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着力提高对上争取工作成效,确保全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不少于18亿元。
3.精准对接招强引优。突出首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制定招商计划,全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性龙头企业,畅通产业链“断点”、“堵点”,加速产业集聚。一方面,通过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等线上方式,对外寻求交流合作,提升招引水平;另一方面,深挖县内企业投资潜力,支持企业多栖发展。年内3个产业园各引进一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16个产业链招商专班至少各引进一个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全年落实到位资金75亿元以上。
4.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行政许可权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商事制度改革、“一业一证”改革、“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企业登记“一网办”、注册登记“一小时办”、高频事项“跨地办”、套餐事项“一次办”、项目管家“贴心办”等优化新模式,着力打造便民、利民、优质的政务环境。牢固树立“心凤献”“七心七零”“一码通”等新品牌,保障政务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年内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户以上、限上商贸企业4户以上,规上文化企业2户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户以上,有资质的建筑业或房地产企业1户以上,小微企业200户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200户以上。
(二)聚焦转型升级优存量育增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倍增计划,以生态化、集群化为方向,抓项目、强企业、兴园区,促进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推进传统矿业经济提质增效。加快震奥鼎盛年采选39万吨铅锌矿、二里河铅锌矿19.8万吨/年采矿、庞家河金矿年采选10万吨等一批技改扩能项目建设,用好助企纾困政策工具,健全完善联企帮扶机制,支持矿山企业满负荷生产,深化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持续推动东岭锌业短流程湿法炼锌生产线项目,确保企业扩产增效。积极采取校地协作、校企联动等模式,联合开展尾矿综合利用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矿山企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废石、矿渣等资源“变废为宝”,促进矿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2.加快培育新兴工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凤县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壮大五大新兴工业产业集群,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重点加快实施汽车内饰产业园、医药化妆品生产基地等项目;留凤关循环经济产业园尽快开工建设尾矿循环木生产基地、年产10万张电解用阴阳极板系列产品等项目;新兴工业园深入推进年产7000吨工业集装袋、绿色低碳塑料母粒生产加工等项目。确保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凤县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力争成功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3.提高生产要素保障服务水平。加大留凤关循环经济标准化厂房及基础设施、新兴工业园基础设施、凤州园区四期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力度,推动工业园区扩容提质。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持续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理,在用地指标和年度供地计划中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倾斜。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座谈会,持续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完善重点产业链融资服务机制,有力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聚焦全域旅游显优势促融合,不断释放市场消费活力
扎实推进“旅游效益”倍增计划,打造红色、乡村、生态旅游新亮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提品质、增效益。确保2023年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6.5%,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3.7%。
1.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全面启动革命纪念馆、嘉陵江源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立足旅游产业基础,加快实施紫柏山文旅融合景区、凤凰湖水上主题公园等景区提升工程。围绕“红色游”,重点加快苏维埃政权旧址、红二方面军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红光沟201洞等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拓展延伸红色旅游丰富内涵。围绕“乡村游”,加快东河桥冰雪院子、岩湾休闲康养、草店民宿集群、羌族风情园、沙坝森林康养旅游项目等精品民宿项目建设,形成乡村旅游特色亮点。
2.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凸显地域文化内涵。继续深入做好“一桌菜”(十五观灯宴)等地方特色菜系的“八个一”开发工作,做到有特色、有故事、有口碑、能带走。尽快启动凤凰城文化旅游度假区、嘉陵绿谷温泉度假项目建设,补齐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短板。鼓励县内酒店布局凤文化、红色文化等主题客房,提供特色住宿服务。开发连云栈道等“红+绿”精品徒步通道,建设一批网红穿越线路。着力提高5G网络覆盖水平,确保景区、景点、县城全面覆盖,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功能。
3.精心塑造旅游新品牌。广泛宣传《凤县“引客入凤”旅游奖励办法》,做好游客统计、奖励兑现等工作,持续开展“六个百”主题旅游活动,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标准,高水准举办、承办古凤州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凤文化论坛、半程马拉松等省市级文化体育赛事,持续扩大凤县旅游影响力。加大“官媒+自媒体”宣传力度,提升县内新媒体运营水平和传播影响,组建凤县自媒体宣传团队,鼓励领导干部带头转发凤县旅游讯息,持续增强凤县旅游品牌感召力。
(四)聚焦乡村振兴破难题解新题,切实保证有效衔接成果
以“特色农业”倍增计划为抓手,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农特产品产业附加值,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1.持续壮大特色农业。实施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改造项目,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9万亩,粮食产量不低于2.7万吨。不断扩大“1+N”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加速创建全国花椒产业优势区,积极探索建设有机花椒试验示范园,全县花椒留存稳定在7.3万亩490万株以上,产量达到4500吨以上。加快建设全国林麝人工繁育全产业链战略基地,林麝人工繁育规模达到3.5万头。加大苹果老园改造力度,推广使用智能化防霜冻等新技术,苹果产量达到5.3万吨。发挥嘉陵绿谷、凤巢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平木镇、黄牛铺镇资源优势,扩大高山冷凉蔬菜生产规模,面积达到7.85万亩、总产量达到18.4万吨以上,其中食用菌产量达到8800吨以上。依托华远、凤蜜园等一批中蜂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培育标准化中蜂示范基地,建成永生村蜂产品加工车间,蜂蜜产量达到1023吨。加快食品加工园区、祥云农谷物流园、嘉陵绿谷供港蔬菜基地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2.切实保障群众增收。进一步完善“335”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牢牢守住防返贫监测底线。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产权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切实保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充分发挥9个镇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以及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作用,深化万企兴万村“三联五帮六带”机制,推动村企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产业就业迈上新台阶,争取收入100万元以上村达到8个、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到20个,年内全县6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以劳务品牌培育创建和技能培训为抓手,利用“四创联动服务机制”发挥创业带动作用,实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占比达到8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均劳务收入年均增长14%。
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争创全市美丽乡村示范镇、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庭院荣誉,全县打造4-6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扎实开展农村改厕质量提升行动、村庄清洁攻坚行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置及终端处理项目,在66个村配备垃圾分类收集桶、垃圾勾臂车、转运车等设施,在凤州、河口、平木、黄牛铺4个镇新建4座生活垃圾热解站。坚持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县镇村组四级上下联动协作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洁机制,推进村庄面上清洁向庭院屋内拓展。
(五)聚焦绿水青山定目标重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严格落实《秦岭生态保护条例》,持续抓好生态治理,守好生态红线,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格局。
1.筑牢秦岭生态屏障。发挥数字秦岭建设效能,加快提升完善秦岭综合视频管理系统建设,推进重点部门秦岭区域各类视频监控数据资源整合和各类网格员整合优化工作。进一步完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视频监控+暗访检查+群众参与”的闭环监管体系要求。针对所有涉秦岭保护问题开展“回头看”和联合执法行动,持续推进全县“五乱”问题治理巩固,避免问题反弹回潮。始终对小水电、尾矿库、违规农家乐等问题保持高压态势,确保不留盲点、爆点、疑点。深入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产业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2.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盯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第二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反馈问题,对标对表、举一反三抓好整改,保证所有问题见底清零。立足长远,细化举措,防止同类型问题再次发生。持续做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控源、减煤、治企、管车、抑尘、禁燃等治污措施,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居省市前列。强化河湖长制责任落实,协调建立联动联管机制,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和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全力维护水生态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源头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按时采集土壤和农产品样品,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不断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治理能力。
3.加快生态优势转化。深入推进林长制,建立林长制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落实各项配套制度,推进林长管理机制创新,建成全覆盖的“林长制指挥智慧云平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积极对接西安建大、迈德集团等高校和企业,推动尾矿废渣综合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林、碳双储国家储备林建设,规范推进碳汇林资源评估等各项工作,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尽快实现生态资源市场交易并形成收益。
(六)聚焦保障民生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社会事业加速发展
围绕“品质民生”倍增计划,全心全意惠民生、办实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深入推进“五社联动”试点工作,建成县、镇、社区(村)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站,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加快推进县城市公益性公墓二期项目,全力完成殡葬综合改革省级试点验收任务。健全完善“两病”和门诊慢性病和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各项制度,加快“两病”、门诊慢性病用药保障示范县创建和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积极发挥县镇村三级劳务就业服务组织作用,提升就业创业质量,推进就业创业倍增,年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2.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入推进“名校+”工程,培育增加“名师名校”数量,提升乡村学校发展水平。双石铺中学迁建项目于2023年秋季学期建成投用,全力实施凤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补短板和第三小学改造项目。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加强优势专科建设。建立中医联盟,强化县镇帮扶指导,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着力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需求,年内实现龙口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安沟老年福利中心社会化运营。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深化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助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
3.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严格按照中省市有关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全力推进疫苗接种,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突出抓好非煤矿山、森林火灾、危化品运输、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农村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依托“四图四化”推进社会治安精细化管理,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推进“七彩凤县”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打造现代化的信访工作模式,持续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快速有效处置各类舆情,持续增强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