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中药材:鸢尾

发布日期:2023-10-08 08:59 浏览次数:

药材名称:鸢尾

别名:川射干、乌园、乌鸢、紫蝴蝶、蓝蝴蝶、老鸦扇、扁竹叶、九把刀、燕子花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

药用部位:根茎

产地: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等

科:鸢尾科

原植物:鸢尾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35-80cm。植株基部围有老叶残留的膜质叶鞘及纤维。根茎较短,肥厚,常呈蛇头状,少为不规则的块状,环纹较密。

叶基生;叶片剑形,长15-50cm,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套叠排成2列,有数条不明显的纵脉。

花茎高20-40cm,与叶近等长,中下部有1-2片茎生叶,顶端有1-2个分枝;苞片2-3;花梗1-2cm;花蓝紫色,直径达10cm,花被裂片6,2轮排列,外轮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外折,中脉具不整齐橘黄色的鸡冠状突起,内轮裂片较小,倒卵形,拱形直立,花被管长3-4cm,雄蕊3,长2.5-3cm,花药黄色;子房下位,3室,花柱分枝3,花瓣状,蓝色,覆盖着雄蕊,先端2裂,边缘流苏状。

蒴果,椭圆状至倒卵状,长4-6cm,直径2-2.5cm,有6条明显的肋;种子梨形,黑褐色,种皮皱裼。花期4-5月,果期6-7月。

鸢尾药材性状:干燥根茎呈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节,节上常有分枝,节间部分一端膨大,另一端缩小,膨大部分密生同心环纹,愈近顶端愈密。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甘、苦。

鸢尾药性:

【本经原文】味苦,平,有毒。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生山谷。

【性味】 辛苦,寒,有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有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辛,寒,微毒。""

【功能主治】 消积,破瘀,行水,解毒。治食滞胀满,症瘕积聚,臌胀,肿毒,痔瘘,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

②《别录》:""疗头眩。""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臌胀病。""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疗痔疮及狂犬病。""

⑤《中国药植图鉴》:""敷肿毒。""

⑥江西《中草药学》:""通便泄热,活血法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注意】 体虚者慎服。

【附方】 ①治食积饱胀:土知母一钱。研细,用白开水或兑酒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喉症、食积、血积:鸢尾根一至三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③治水道不通:扁竹根(水边生,紫花者为佳)研自然汁一盏服,通即止药。不可便服补药。(《普济方》)

④治跌打损伤:鸢尾根一至三钱。研末或磨汁,冷水送服,故又名""冷水丹""。(江西《中草药学》)"

 


编辑:( 凤县卫健局
打印 关闭